发布时间:2021-06-28 |
6月21日,国家邮政局发布最新统计,今年“618”活动期间(6月1日—20日),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件超65.9亿件,同比增长24.24%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截至6月1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400亿件。
极速增长的快递业务量背后,是变得更为迫切的快递包装“瘦身”以及绿色转型。随着快递包装“绿”意愈浓,快递企业和消费者要怎么处理关于包装的这些事?
从“马班邮路”到无人机送快递,从人工分拣到机器人自动分拣……近年来,我国邮政快递业量质齐升,以年均50%的行业增速成就了世界第一。国家邮政局实时监测数据显示,预计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950亿件。高速增长的同时,加剧了行业对绿色包装的诉求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要“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”。
让快递包装变得“更瘦”“更绿”,推行包装减量化、绿色化和可循环,正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呼声——前不久正式实施的《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,从包装材料、使用情况、惩罚措施等方面均作出相应规定。
随着包装“绿”意更浓,快递包装回收难题如何破解?快递企业的包装成本是否会大幅增加?消费者又该怎样配合?经济日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。
探路“可循环”
“麻烦提前告知一下收件人,这是可循环快递箱,请取件时协助网点回收。”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圆通快递网点的快递小哥一边打包,一边提醒着邮寄快递的钱女士。
如今,这种规格不一的可循环包装箱,已成为各大快递公司推行绿色包装的首选包材。它的最大特点在于,打包环节不需要胶水、铁钉、胶带等材料,且通过特制的卡扣封口实现包装箱回收时可折叠成平整纸板,十分方便。
“与普通包装箱相比,这种包装箱单个成本更高,但能多次循环使用,防止浪费和污染。”圆通海南省区网络管理部网点服务负责人黎昌享告诉记者,这种新型包装箱2019年初就已在海南推广使用。不仅如此,圆通海南区域各网点在转运过程中,还采用循环中转袋代替编织袋,封箱胶带也越来越“瘦”,并配置了回收快递包装的绿色回收装置。其中,位于海口市的海甸岛网点是圆通特别开设的绿色网点,希望能以点带面,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利用落地。
快递单量高速增长,大量“快递垃圾”相伴而生。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内多家快递公司网点,多名快递员表示,过度包装是造成“快递垃圾”产生的主要原因。除纸箱、塑料袋外,大量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、用于固定的胶带以及快递单据等,均是导致包装材料过度增加的“主谋”。而且,这些过度包装材料大多难以降解,严重增加了环境负担。
“目前,电子运单已经在快递行业普及,加之纸本身可以降解,因此‘污染’的矛头大多指向了塑料袋和胶带——这也是阻碍纸箱回收的‘罪魁祸首’。”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院长、国家快递业绿色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朱磊告诉记者,“‘快递垃圾’加大了环境承载压力。目前每个城市的垃圾回收量基本接近饱和状态。”
由此可见,使用环保包材已成为快递业必然趋势。“过去一年,我们不断减少快递包装浪费,推进包装减量化和可循环发展。”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日前表示,目前,苏宁物流全国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,共享快递盒投放使用累计超过1亿次。生鲜循环箱在45个城市实现常态化应用,每天节省的泡沫箱超过5万个。
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《快递绿色包装使用与评价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,北京市将在同城快递中推广使用循环箱等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,到2025年的使用比例不低于同城快递业务量的10%;并特别对快递包装尺寸进行了明确规定,要求快递包装空箱率不超过20%。
使用环保包材是实现绿色包装的有效途径,但与普通包材相比,其价格显然更高。记者了解到,免胶带的快递纸箱成本高出普通快递纸箱两三倍甚至更多;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的市场价通常也是普通塑料包装制品的1.5倍左右。
虽然包装变“绿”拉高了成本,但记者从部分企业和消费者处了解到,目前,大多数快递公司的快递费用并未有所波动。部分快递公司网点工作人员也表示,顾客邮寄快递可以选择快递包装袋或者可循环包装箱,价格上会有相应优惠。
回收是难题
“有些客户寄件时会叮嘱我们,外包装盒里多塞点填充物,以防货物破损。”韵达快递北京朝阳区富力城服务部的快递小哥金国华告诉记者,打包时,他会按照公司规定不过度使用包材,但当用户取出货物之后,盒子和其他包装材料基本上无法循环利用,只能丢掉。
当下,大多数快递包装均由用户当作可回收垃圾扔掉。顺丰快递员小赵发现,纸箱等“高价值”包装比较容易进入循环,但难以处理的泡沫、薄膜等“低价值”包装却存在无人回收的困境。
未来,快递包装能否由快递企业负责回收?《快递绿色包装使用与评价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提出,寄递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快递包装回收处置。其中,寄递企业应对报废的可循环包装按纸、塑料、纺织品、金属、其他等类型分类和存贮,并根据类型不同与有资质的回收机构签订处置协议。
此外,寄递企业应通过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网点或在包装上印刷等方式告知终端消费者快递包装的回收渠道,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回收效果配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;还应通过寄件优惠、积分反馈、绿色信用等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将包装返还至回收点。
对此,有部分快递企业表示,由于快递包装回收体系不健全,单纯依靠企业力量推进回收体系建立难度较大。首先,回收后的快递包装盒种类繁多、规格不一,分类回收将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,影响了快递包装的回收效率。其次,目前集中回收到快递企业储存点的包装盒仍然较少,加上消费者拆件时导致包装受损严重,要在快递点实现再利用比较困难。
张近东建议,应从法律法规和公共处理体系两个层面联动,保障绿色物流建设,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。一方面,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动绿色物流体系建设,从而共建循环体系,降低绿色物流运营成本;另一方面,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设上借鉴经验,推动公共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体系形成,达到降低企业包装成本、加快绿色物流建设步伐的目的。
“绿色物流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,不能仅靠个人和企业,需要全社会全面参与。”张近东表示。
圆通海南省区网管副总经理万宇阳也坦言,在推进绿色包装实际工作中,仍然存在一些难题。比如,购置全生物降解等绿色包装难度较大;终端用户对相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足,导致可循环包装箱回收困难等。“下一步,我们希望能通过技术解决可循环包装回收困难的问题,例如在箱内设置芯片,以实现追溯和回收。”万宇阳说。
科技来赋能
如果快递包装拥有了智慧“大脑”,从申领到流转、丢失等环节都能人为管控,相信对推行绿色包装将很有助益。如今,这一技术已不再是“纸上谈兵”。据德邦快递集团副总裁田民芽介绍,德邦快递早于2018年成立了包装研发部门,结合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,在包装减量化和可循环产品上开展技术研发,借助科技力量给快递穿上“绿”衣裳。
一个循环中转袋、循环快递箱,通过植入芯片、建立跟踪系统后,就能实现循环包装物有效共享,充分发挥每个快递包装物的价值。凭借该系统,德邦快递能对中转袋、快递箱的申领、流转、调拨、维修及丢失进行管理,从而把一次性耗材转化为循环再利用的资产。
业内人士认为,普及可循环产品或通过科技手段减少重复包装、提升包材使用效率等将成为快递企业应对包材成本上升的主要方式。
“利用科技手段,我们将一般包装袋厚度从7微米降至5微米,截至2020年底,已累计投入使用近20万个,直接减少塑料消耗1324吨。”田民芽说,公司在努力推广绿色包装,采取包装减量、循环再利用、可降解材料等举措的同时,不断注入科技力量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此外,德邦快递每年还投入营业收入总额的1.5%至2%用于科技研发,加快完善智慧物流体系建设,实现企业运营过程中节能减排,为推动快递绿色发展赋能。
高科技赋能邮政快递业不仅体现在快递企业身上,上游供货商同样需要科技创新。青海恒耐特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瑞龙告诉记者,随着快递绿色包装不断推进,纸包装广受大众认可,不仅具有使用价值,还有回收利用再生价值。“作为纸装箱生产企业,我们在外包装和运输包装方面均积极开发新产品。如微型细瓦楞纸盒、蜂窝纸板等,尽可能制造可重复使用、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,助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。”毛瑞龙说。
机制促合力
一件产品出厂时会有一个包装,卖家向买家发货时可能还会包装,每个主体通常只关注自身需求,而忽略了快递包装对环境的影响。“快递包装看起来简单,实际上涉及多个市场主体,需要产业链各端给予配合。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、副总工程师温香彩告诉记者。
卖家关注如何降低成本,用户希望东西能安全送达,快递小哥则关注一次能尽量多送货……“我们希望能够在不同主体、不同诉求之间找到平衡,既有利于全社会的节约,更要有可操作性。”温香彩说,“要真正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发展,就需要政策、技术、社会管理等多种手段相配合。”
为此,有关专家建议,应出台强制性与鼓励性并存的绿色化政策法规、制定包装材料品质及使用规范的强制性标准,建立快递循环基金系统,通过多种监督途径提高公众绿色意识。
“从政策上来说,出台一个行业标准并不容易,但只有尽快制定规范快递包装材料及使用的相关标准体系,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,让商家在市场竞争中找到方向。”温香彩认为,很多快递企业想走绿色发展道路,但缺乏资金支持,“受疫情影响,线上购物越来越多,快递包装行业发展越来越快。建议建立快递循环基金系统,对绿色包装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支持。”
目前,多家快递企业已经推出可循环快递箱、共享循环箱等举措,已初见成效,但对快递垃圾的治理仍影响甚微。究其原因,有专家认为,快递垃圾问题不能仅看快递物流企业,应该结合包装生产企业、电商平台及商家“三位一体”协同发力,才能真正实现快递包装的优化升级、减量和回收再利用。
比如,快递包装供应商应发挥创造力,生产可循环、更环保的包装材料;占据快递业务量最大的电商平台及商家,应在保障商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避免二次包装。
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专家段华波也认为,快递包装的环保不能只盯着快递公司,电商也要加入“绿色行列”。
“据了解,逾八成的快递包裹来自电商,这类邮件的包装材料一般由电商自行提供,快递企业仅提供寄递服务。然而,目前缺乏对电商销售商品的绿色包装要求,这也限制了绿色包装的推广使用。”(记者 祝君壁 冯其予)
(来源:经济日报)
图文自网络,如侵删
上一篇:昔日疯狂囤、如今抢着卖 “跌落神坛”的木材价格将去向何方?
下一篇:2021.6月包装行业资讯总结